作者:家長 依玫(現為G1家長)
2022/10/19
上週三10/12在人文經歷了一場讓人很感慨與震撼的特別”說明會”。
它不是一般的招生說明會,而是讓我看到我的孩子未來在人文的樣貌 – “英國行分享會”。
說到這裡,就要先解釋一下:在人文,行動學習是其最具特色的教學方式之一。
從我的孩子今年娃娃國(也就是一年級)剛入學,老師就開始幾乎每週帶孩子出校行動學習1-2次,地點涵蓋各式各樣的種類,包括游泳池、各類博物館、動物園、甚至百貨公司。
在這段過程中孩子學會怎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學會自己買車票、自己點餐,由老師們帶著開始慢慢融入校園外的世界。
到了國中,則是有更遠距離的行動學習了。
這一次,八九年級的孩子竟然到了英國去參加國際論壇。
也許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也就是我們家爸爸的反應)是,不就是花錢遊學嗎?
但其實大大的不同。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段長長的歷練與探索自我的過程。
今天剛好跟某位九年級家長巧遇,便詢問了一下她家的孩子是否有去英國行,才知道原來整個過程非常刺激…(?)非常社會…(?)也非常讓我欽佩與滿意。
為什麼說非常刺激,是因為這可不是家裡有辦法出資就可以成行的。
孩子需要先認真思考這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做的事、認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辦法去承擔行前行中行後所有的責任;
再來需要提交相關的報告與作品,然後還需要經過一次面談、兩次面談、跟老師一次再一次討論,面對自己的弱點,並且願意為了這個目標改變自己!
最後經過層層篩選,只有部分孩子才能獲得這次行動學習的機會。這是不是非常刺激的過程?!
非常社會是因為,這不就是未來出社會有可能會經歷的嗎?
面對一個難得的機會,孩子要去思考他們要如何表現、如何說服、如何爭取它。
但在人文,這裡的老師會從旁看到你的弱點,在旁提點孩子可以怎麼去修改,從而達到你的目標。
更硬的是,孩子們要為了這個目標在行前長達數個月的時間需要每天留校到8點,為了英國行這次的出行,準備各式各樣的內容,包括英國的歷史、文化、語言、交通、課題等等,甚至週末都不能休息!
這就是為了目標而去努力的過程,如果沒辦法撐下去的孩子,也只能中途舉白旗先休息,下回再戰了。
非常欽佩與滿意是因為老師們設計的這個過程真的讓孩子受益良多。
不管是對哪一個孩子而言,包括順利出行或最終未能出行的。設計的這個整個過程,不僅讓他們又再一次啟動了思考(這簡直是貫穿整個人文教育的精隨),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甚麼,思考要怎麼努力,思考自己的優勢與弱點…
我更滿意的是我的孩子將來有機會面對這樣的挑戰!
這樣的挑戰絕非是在挑戰誰的才智高或者誰的才藝學的多,
而是讓孩子知道:你,如果真的想要,全宇宙的力量都會來幫助你!
上週三的分享會就是最終成行的9位孩子在英國待了三十幾天之後回來所承辦的。
從撰寫文章、材料蒐集、活動主持與表演、活動環節安排、每個上台分享,幾乎都是出自國中生之手。
仔細想想都會覺得雞皮疙瘩,這樣的能力就是直接培養可以在一間企業執行一個大型活動與簡報或演講的雛形!
其中一位孩子在分享的時候,自嘲自 己在人文都沒有在讀書,所以在準備會考的時候需要專門排出時間全身心投入,所以最終也有考上他理想中的學校。
但我真很想上台跟他說:
「你知道嗎孩子?其實在你開始在思考你的目標是甚麼,當你同時為了英國行與會考在準備然後做了很好的取捨與安排,當你決定面對這次分享會的挑戰,當你決定走上分享會的舞台的時候,你就已經把你的同齡人甩到好幾條街之後了。
「你,真的很棒。」
最後,我相信一定也很多家長很想說,我們家沒有那個財力與經費讓孩子出國。
但,相信我,只要孩子真的想要,人文真的有很多資源都可以運用。; )
歡迎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找我們聊聊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