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
Tag:

教育

實驗教育畢業生關於人文

在人文,讓我學習思考及接納自己

by 畢業生及其家長 2023 年 12 月 21 日

採訪/人文家長 郭曉慧   照片提供/譚喻之

  •  《人物小檔案》譚喻之 – 人文國小第十一屆畢業生 / 與夥伴經營Podcast節目〈越育〉/ 療心卡陪談員 / 參與政大實驗教育者工作培育計畫 / 展賦實驗教育實習教師

今年20歲的喻之,在人文國中小經歷精彩開心的小學六年後,為了挑戰自己進入體制內就讀國中,高一開始個人自學,目前在展賦實驗教育為爾後升學及成為教育工作者做準備。

喻之回憶在人文的學校的學習經驗:「以前學校行動學習需要規劃專案,安排行程,有接觸新環境及人事物的機會,所以我不會害怕,就是去挑戰,就順利通過了。」這是人文給了她很好的適應能力、幫她的人生扎了很棒很深的根,讓她像「打不死的蟑螂」,走到哪都可以找到自己在那環境裡生存的方式,雖然也可能會有溺水的感覺,但仍會找到跟水相處的方式,繼續活下去,生命力頑強。

「成為實驗教育老師是我的選擇之一,這跟我在人文受到的教育與回到體制內的衝擊有關。我受人文滋養長大,我知道實驗教育可以帶給孩子多大的可能性及開心,讓他成為自己的樣子,但若沒拿捏好就會產生沒有任何界線的自由。同時我又回到體制內,二種教育有其優缺點,我想將取二方教育優點融合在一起,這是我的理想,讓孩子都可以快樂地做他們自己及快樂地學習。」

喻之認為教育的意義在於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教育找到他自己,重要的不是體制內外,而是自我探索。即使喻之因為廣泛學習,探索面向很多很廣,對自己的未來有一點迷茫,但走在自我挑戰的路上,越走越清晰。

2023 年 12 月 21 日 0 comment
安儀專欄實驗教育畢業生關於人文

不可思議的試讀體驗

by 畢業生及其家長 2023 年 4 月 20 日

作者:陳安儀(畢業生家長) 電子化:莊佳琪

(此文出自於作者之書《分數之外的選擇》經過本人同意轉載)

  • 不可思議的試讀體驗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一大清早,我們母子三人收拾了簡單的行李,七點出門,直駛宜蘭人文實驗學校,準備開始為期一週的「試讀」。希望讓孩子自己透過真實體驗,來抉擇是否真的要轉學。

到校後,我先著四年級的兒子青青上三樓,到四、五年級混齡的「啟蒙班群」。跟一般們熟悉的「轉學畫面」──由老師帶領新生進教室,向全班同學介紹、安排入座──完全不同,就在我們不知所措的站在沒有隔間的「教室」裡時,一位看起來很年輕、戴著帽子的男老師走到青青面,友善的伸出了右手:「我是阿毛!你好!」

青青眼含驚奇的跟這位「老師」握了握手。接下來,另一位身體前後各「掛」著一個小孩的「孟竹」,也過來跟青青做了自我介紹。青青看到老師跟學生竟然可以這樣「打鬧」在一起,顯然覺得很新鮮,不自覺露出了微笑。然後,老師指派了一位同學,帶領他去認識環境。我們母子眼神短暫的交流了一下,青青朝我輕鬆的點點頭,我知道他可以自己應付,於是便下樓去協助女兒。

七年級的教室在另一棟。女兒的行政老師給了我們一張選課單,讓她挑選這一週想上的課程。我大略看了一下,週一和週五整天是「家族時間」和「綜合課程」,其他三天大致分成上下午各兩堂課,有英文、國文、數理邏輯、藝術等等,週三下午則是社團課。

就在此時,剛好進來了另外一位「試讀生」,好巧不巧,正是以前女兒足球隊的舊識!兩個好久不見的孩子開心的互相招呼後,我便決定把選課的「重責大任」留給她自己做選擇。我希望這次的試讀決定權完全操之在女兒自己,因此不打算為她做任何決定。

送兩個孩子進入學校之後,我便驅車離開,四處繞繞轉轉:一方面找尋這週的落腳處;一方面也熟悉一下環境,為「轉學」的可能預做準備。說來也有趣,繞了大半天後,我找到的一家民宿,老闆娘的一雙兒女正好也在人文讀書,剛好解決了週三我沒法接姐弟倆放學的窘境!

看來這一週的試讀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我樂觀的想像著兒女們今天放學後跟我分享的一切。

  • 星期一:玩泥巴

儘管我已經有了「體制外學校課程有所不同」的心理準備,星期一放學時,第一眼看到女兒,我仍然忍不住張大了嘴合不攏來!站在校門口的她,整條長褲上黏滿黃黃的泥漿不說,一雙鞋子也沾滿了泥巴!兩手、兩腳……天啊!連臉蛋上都有泥巴!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女兒一看到我就興奮的大叫:「媽媽!我們今天去當『赤腳探查員』!」原來,她選了一個在田裡找尋「蛛絲馬跡」的課程,整個下午在田裡、山上,找尋動物活動過的痕跡。於是,除了看到「穿山甲」洞之外,最大的成果就是她那一身的泥漿了!
在體制內學校,我從來沒有看到她弄到如此骯髒過;不過,那一刻她臉上綻放的,卻也是久違不見的陽光。

  • 星期二:看電影

隔天放學回來,我問她上了什麼課?她聳聳肩,說她不喜歡「數理邏輯」,也不想玩「桌遊」,所以什麼課都沒選,看了一上午的小說。下午英文課她選的是「影音英文」,看的是《復仇者聯盟》英文字幕版。

雖然我在參訪時已經知道,老師不會強迫他們上不想上的課,但仍然忍不住問了一句:「老師都沒意見嗎?」

「沒有啊!老師說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教室好多書,我把《饑餓遊戲》第二集看完了。」女兒不以為意的說。

「啊!對了!媽媽,」她忽然想到什麼,很興奮的對我說:「明天你要給我車錢,我們要坐車去宜蘭法院,看法官審犯人!」

  • 星期三:上法院

七年級的公民課正在教民法、刑法。女兒在體制內學校時,社會科成績不怎麼樣,公民背得「哩哩拉拉」。但是週三放學回來後,她卻能夠有條不紊的把民法、刑法的差異解釋給我聽,還告訴我,他們在法院裡看了五個庭:有車禍、詐欺、意外傷害……等等。女兒隨即展示了一份自己畫的法院位置圖,圖上完整的把法官、檢察官、律師、原告、被告等人的位置,畫得清清楚楚。

「哇!這是老師要求你們畫的嗎?」生平上法院只做過證人的我問。

「當然不是啊!這是我自己畫的!」女兒滔滔不絕的說完之後,還下了一個很有趣的結論:

「媽媽,你知道嗎?我發現,壞人長得也跟普通人一樣耶!而且那個車禍意外傷人的人,其實也很可憐,他一直跟檢察官說,他家裡有老母親還有小孩,都要靠他一個人工作來養活……」

女兒興致勃勃的一直談著法院裡的見聞。那一刻,我真的對「學習」這件事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誰說孩子不懂得主動學習?」對孩子來說,到底是把課本條文背得滾瓜爛熟比較重要,還是讓她有機會觀察真實人生、得到更多體認來得重要?我從她身上看見了答案。

週三下午的社團,姐弟倆選的項目不同,姐姐選的是「海釣」,到烏石港邊去釣魚,弟弟選的是「木工」,用木頭替自己做了一把鐮刀。相對於體制內學校社團以運動、畫畫、科學、語文為主,體制外社團著重的,除了讓小孩能夠多方向操作自己的優勢、嘗試各行各業之外,也努力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往教室外走,在師長協助之下,獨立面對環境、也歷練解決問題的
能力。

  • 星期四:馬蓋先

週四放學後,女兒像是背書般連珠砲似的對我背誦:「媽媽,我告訴你噢!汞的凝固點是-38℃,沸點是356℃,它在室溫下是液態,可以做溫度計氣壓計和炸彈開關!」對自然科學向來興趣缺缺的她,在學校看了影集《馬蓋先》,老師就用馬蓋先做的炸彈來解釋「汞」這個化學元素,讓她覺得很有趣。

「媽媽,今天老師說,下星期的自然課,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樣學校的東西(非電器),把它拆開來!你只要在上面附註一張紙條說明,並且在一週內想辦法把它裝回去就可以了!像是門、鎖、桌椅……都可以噢!」

她說完後,語帶惋借的補充了一句:「好可惜喔!我下星期就要回去了!」

看到原本堅決不要轉學的女兒,在試讀的第四天,出現了不一樣的想法,我忍不住佩服老師們設計課程的用心。同樣是枯燥的化學元素、公民、英文……不同的上課方式,帶給孩子們全然不同的感受。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青青身上。青青原本最討厭英文課,可是一旦「英文」合併「烘焙」一起上,那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一邊揉著麵團、一邊對著志工媽媽說:「請給我一些培根、青椒、蝦子起司……」這散發著披薩香味的英文課,就變得趣味盎然了!

  • 星期五:家旅日

最後一天,是「家族日」。女兒回來後,我一樣小心翼翼的探問她學校的情形。沒想到,她卻一臉興味索然的說:「今天很無聊。」

「怎麼啦?」

「他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討論『校規』。」

看著我滿臉的問號,女兒耐心的解釋:「就是例如:上學不能帶手機、下課不能玩電動,放學要打掃教室、倒垃圾……這類的事情。」說完,她搖頭歎氣:「媽,我覺得他們(人文)的學生真的太不知足了!今天討論的這些東西,在我們(指體制內學校)學校裡,根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啊!有什麼好討論的!老師說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但是他們不但要討論,還不同意咧!就這些事情,老師要同學們自己協議、開會,搞了一整天!」

女兒說,因為她是試讀生,不能發言,只能旁聽。但她聽同學說,上學期因為沒人願意倒垃圾,所以大家決議教室不放垃极桶。結果這樣做了之後,教室裡到處都是垃圾,所以「不放垃圾桶」政策宣告失敗,必須重新討論。

我在心中暗暗吸了一口氣:一向最聽老師話、最服從老師、最在乎老師、最怕老師的女兒,顯然遇到了這一週試讀以來,最大的「震撼」了。她六年來習慣服從的「老師權威」,霎那間傾倒崩塌──這其實也是我一直希望她能夠思考、改變的部分。

因為:一個習於服從的人,不會有足夠的膽量,去對抗不平等;一個習於傳統的人,不會有足夠的創意,去追求新事物;一個習於壓抑的人,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表達真想法。女兒啊!你要知道,媽媽帶著你嘗試體制外教育,除了是希望你不要再受不必要的考試荼毒、可以有時間發揮優勢學習力之外,我也希望能藉由更多更寬廣的教育理念,訓練你養成思考判別的能力,在權威之外,看到另一片不同的天空!

2023 年 4 月 20 日 0 comment

分類清單

  • Q&A
  • 分享會
  • 在地社區
  • 學生文章
  • 安儀專欄
  • 實驗教育
  • 心情
  • 情緒
  • 教養
  • 畢業生
  • 老樹
  • 行動學習
  • 親子
  • 親子約會
  • 關於人文

標籤清單

人文 傾聽 價值 價值觀 出國 同理 嘗試 國中 團隊合作 報告 天賦 學享會 學科 實驗教育 彈性 思考 情緒 想要 感動 探索 接納 支持 焦慮 特質 積極 經驗 能力 自主學習 自由 興趣 英國行 行動學習 衝突 規劃 親子 親子約會 親師合作 觀察 討論 試讀 轉變 適應 陪伴 需求 體驗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人文國中小家長部落格


Back To Top
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