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
Tag:

自由

分享會畢業生

林言蓉 《人文的經驗造就現在的我》   – 人文20週年校慶校友分享會

by 畢業生及其家長 2024 年 10 月 18 日

分享者:林言蓉(畢業生) 編輯:劉依玫 (現為G3家長)

(編:以下為部分節錄林言蓉校友現場分享之錄音文字化,有做一些易於閱讀的調整,皆以「林」作簡稱。)

自我介紹

林:大家好,我是人文寶寶(編:意思是國小一年級就進人文國中小就讀,讀完完整的九年學程)。目前高中二年級,就讀羅東高商的多媒體系。今天要分享的是,我上高中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在高中遇到甚麼困難。也藉此讓學弟妹瞭解高中生活,讓他們不要畏懼高中的生活。

林:我參加過很多次行動學習。會整個家族(編:這裡說的家族就是體制內的班級)一起規劃一個天數不一定的行程,出去學自己想學的東西。我從六年級到九年級(編:人文從六年級到九年級都屬於國中部)參加超過十次的行動學習,所以等於每學期都會出去一次(編:在人文每一年有四個學期)。

我會這麼熱愛行動學習,是因為它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從行前就要跟團隊合作,一起規劃出屬於我們的行程,也要學著蒐集資料跟確定目標等等。

林:我有去過日本、蘭嶼、綠島、金門行動學習,所以真的要很感謝人文給我這麼多的機會可以體驗。在人文的生活都過得非常有挑戰,每天都過得很扎實。

我的高中生活

林:我目前就讀羅東高商。一位如此好動的學生,到了體制內會發生甚麼事情呢?其實剛入學的時候,我覺得有點排斥也沒辦法適應,因為有很多體制內的規定,比如有起立、稍息等等的指令,要看旁邊的人才知道要做甚麼。上課的時候,也會有點聽不懂。因為人文跟一般學校的上課方式差太多了,我沒辦法從老師授課的話吸收到任何東西,所以當下很痛苦,只想趕快回人文,因為人文真的太美好了,跟人文相比外面的學校很像監獄。人文一天可能三節課,一般高中一天有七到八節課,課間也只有十分鐘休息。所以真的很不習慣!

林:後來,花了很多時間努力適應,也比較多社交互動了,有自己的好朋友了;上課也比較懂老師的步調,與記筆記的方式等等;學業也慢慢在提升,每一次段考都一定會進步一些。

雖然開始適應了,但其實還是不喜歡高中生活。在人文是以「喜歡」的心態在上課,但是在高中覺得自己很像機器人,沒有甚麼自由可言。每天都是日復一日,上學回家、上學回家,都是重複一樣的內容。

林:現在,就比較如魚得水了。有看我IG、限動的朋友就會覺得為什麼你高中生活可以過得這麼充實、厲害。其實,因為前面的過程真的太無聊了,所以等到我的課業終於穩定的時候,我就開始去爭取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像我這個暑假,就參加了一個帶著國小生的營隊,從五月忙到暑假,所以那幾個月我都過得很充實。班上的團體活動我也都會主動參與,比如運動會、班際運動比賽等。

人文帶給我甚麼

林:我在人文的很多經驗都可以開始運用在高中。比如,我很會做報告,在一些需要作報告的課程,比如音樂課。同學都會覺得我很有經驗,只要跟我同組,報告的成績可以拿到九十分以上。只要好好利用這些能力是可以很吃香的。

林:還有,就是我們都很瞭解自我。因為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有很多可以自己選擇的課程。所以我們就可以慢慢瞭解自己喜歡甚麼,以及自己的步調,去作適應以及相對應的調整。這就是人文學生的優勢。

林:我們也都具備一些技能。比如,報告能力,安排行程能力,以及上台的能力等等,雖然不一定很常用到,但這些技能一定都會用得到。

林:我們需要克服的點,第一個一定就是讀書。因為我們沒有課本,也不太需要寫作業;所以一開始真的需要適應。再來就是生活習慣,從一天三節課到七八節課,我都沒有休息到就又要上課。鐘聲一直響一直響,搞不清楚現在是上課還是下課,真的非常不習慣。學校也是一切都幫你安排好,課表也都是固定的,沒有甚麼更改的機會。

林:關於「溫室花朵」

我要解釋一下。在人文,我們就像一個溫室裡的花朵,我們有好的資源,好的空間,有自由的權利,所以我們可以在這裡長成屬於自己的樣子,每一朵都是不一樣的花。不是說別的學校不好,是比起長得一樣,我更希望長得不一樣,這樣才會有更多(不一樣的)人才出來。所以從人文這個對我們這麼友善的空間,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被移植到其他有酷夏有寒冬的地方,當然會比較不習慣。所以需要一些適應的時間。

我的萬能公式: 

開放的心態 + 不放棄的精神 + 好學的態度

林:其實上了高中之後,都會遇到一些狀況,比如考試很難、不想上學、很想睡覺等等,我也都有過這些心境;但後來我自創了一個萬能公式,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但可以參考。

開放的心態

在適應期的時候,要用最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的事物,適應新的環境。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被移植到了新的地方,要去適應新的土壤、新的水質。我們要從課堂當中去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去學習它,去接受它;去接受老師,接受同學,接受一天就是有七節課。去接受就會覺得沒有這麼討厭,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不放棄的精神

不放棄的精神,就是遇到挫折,心態要穩。這是我自己沉澱出來的(編:「沉澱」是人文孩子從小到大必修的部分,意為從自己的經歷裡面去回想、去思考、去討論、去總結等)。

因為每一次的段考,都很崩潰。會覺得為什麼我的成績可以爛成這樣,會非常的挫折。完全沒有可以發揮的地方。在人文,我們可能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但在高中好像只有考試。當時真的一直處於很低落的狀態。

但是,這時候,誰心態穩了,誰就贏了。

不要覺得,輸在起跑點上,就會輸了這場比賽。

到最後誰是贏家,真的說不定。所以那時候我試著讓自己不要想這麼多,有努力過就好了。我自己知道,我又不是沒有讀書,我只是還沒適應考試。不懂就問,努力撐過這個階段就好了。

好學的態度

我覺得人文的學生的特點,就是我們對學習是喜歡的,甚至會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動接收知識。

所以我覺得到了高中就也是一樣的狀態。多去接觸課外讀物,做到預習課程,或者多跟老師互動,努力從中找到興趣,這些對我們都會有不錯的學習效果。

在高中的現狀

林:我很滿意現在的狀態。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自己要監督自己;除此之外,帶著人文給我們的優勢,進入高中、大學以及進入社會。人文學生是有很多特點是很值得被看見的,出去就大聲說你是來自人文的吧!

2024 年 10 月 18 日 0 comment
安儀專欄實驗教育畢業生關於人文

當孩子閒到最高點

by 畢業生及其家長 2023 年 5 月 8 日

作者:陳安儀(畢業生家長) ;電子化:莊佳琪

(此文出自於作者之書《分數之外的選擇》經過本人同意轉載)

  • 當孩子閒到最高點

在體制外學校人文試讀了五天過後,孩子們被完全不同的上課方式所吸引,一致同意轉學。反而是我,雖然內心已經下了決定,卻開始陷入深深的焦慮當中。

首先,雖然我明知道學歷早就不再是就業的保證,但要引領孩子走向一個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免還是有些惴惴不安。沒有考試、沒有成績,看不到小孩的學習「成果」也就罷了;沒有課本、沒有功課、看不到明顯的教學「進度」,我也可以接受;十二年國教後,升學的困難大大減輕,這我不擔心。

但是,一樣從傳統教學系統中出來的我,真的無從想像,三年之後,沒有背過國中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的女兒,將來的談吐、舉止,會是個什麼樣子?她會不會「沒有基本常識」?她會不會跟一般同學格格不入?缺少了代數、三角的人生會不會
有所缺憾?沒背過「化學元素」或是不知道「廣九鐵路」對她的未來會不會有影響?

畢竟,我是她的母親,面對著要幫她選擇一條跟大家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我有著太多的壓力和擔心。

  • 勇敢選擇與眾不同

關於如何選擇,我週遭的聲音,也不一致。老公雖然沒什麼意見,但隱隱埋怨我多此一舉:大家還不都是這樣「考」大的,何必自找麻煩?我妹妹則是鼓勵我趕快去,她好搭我的「便車」,以後一樣把孩子送去宜蘭。身邊朋友則多是準備看我的實驗結果:「你先去,看看怎麼樣再說!」

早年留學美國、見多識廣的父親,是我心目中的人生燈塔,我一向很重視他的意見。於是,我把我的選擇、顧慮,全都告訴了他。我本想,教育我們十分嚴格的老爸,可能會沈吟一陣;也說不定,他會反對我這麼做。沒想到,父親聽完了我的話之後,連想也不想,立刻就說:「趕快去吧!這樣的教育,是未來的潮流。總有一天,會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他拍拍我的肩膀:「不要怕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這年頭,敢與人不同,才有機會出頭!」

父親說,回想自己一路辛辛苦苦念到博士學位,當年所念的電晶體、電機……很多專業,早就淘汰無用。「我現在記在腦袋中,唯一還用得到的知識,只剩下英文!」父親笑著對我說:「學校學習的觀念早就應該要改了!知識的製備,在網路的無遠弗屆下,隨時可以探索,重要的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西方學校比較重親年輕人的社會經歷。所以,他們鼓勵學生儘量走出校門、旅行、打工、體驗社會。北歐國家甚至有一年都在外面旅行的課程!我們這種『背多分』、『灌知識』的教學,一隻手指『谷歌』就有的知識,花那麼多工夫去背它幹麼?」

聽到父親和我想法一致,我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立刻著手準備搬家、轉學。

  • 放空是給孩子成長

事實上,等孩子真正轉進了人文後,我才發現,其實很多選擇「體制外」學校的家長,焦慮並沒有真正放下來。孩子雖然在學校不再考試,但是下課回家後,要補的東西比以前更多!很多家長不相信孩子會「主動學習」,因為在他們眼中,非「國英數理化社自」──下棋、玩桌遊、撈魚、洗碗,不算是學習。他們認為,如果開放自由選課,小孩會什麼都不想上;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寫功課,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探究知識的興趣。因此,他們必須把孩子的課後時間,填得滿滿的。

於是,我決定做一點小小的實驗。我想知道,如果我什麼都不干渉,這兩個孩子會有些什麼反應?轉進人文的這個寒假,我把孩子們的才藝課都停掉了。兒子的英文、小提琴不再繼續,女兒的所有音樂團練,也告一段落。寒假作業不用做,兩個人可以說是「閒到最高點」。

剛開始,兩個孩子反應大不相同。女兒解脫了考試、作業壓力之後,立刻一頭埋入瘋狂的寫作世界,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全都黏在書桌前面。她不停的在本子上寫、畫,爸爸指導她在網路上開了自己的創作部落格後,她更是沒事就上網埋頭苦寫,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夢幻愛情小小說」,幾乎可以說是不眠不休、不吃不睡,進入一個瘋狂狀態!

兒子則剛好相反。沒有功課,也不用再練小提琴,他每天若有所失,晃來晃去,除了狂看書之外,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因為我沒有給任何限制,他會溜進阿嬤房間看卡通,然後開電腦玩電動。他一度迷上了同學很風行的「MINECRAFT」建築電玩,每天看著線上同好錄的影音片,一看可以看一整個晚上。他這樣的狀況,大概持續了一個月。

開學後,為了避免電動電玩佔據太多的時間,這樣一來仍然無法做到「放空」,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更動:週一到週五,可以開網路,但是不能玩電玩、看電視。兒子這下更加的無聊,有時候畫畫、看看書,有時候寫了一個故事的頭兒就丟下了;也有時候,他會跑到廚房來,幫我撿撿菜。然後,就不知道要做什麼才好。

他對我說:「媽媽,我跟你說,人文的同學都很厲害!『自主學習時間』有一個男生,用冰棒棍做了一支十字弓!他還會用竹筷做槍呢!」我問他,什麼是「自主時間」?「自主社團」?他有點落寞的告訴我:「就是隨便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可是,我都想不出我要做什麼。所以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看書。」

有一天放學,他竟一臉百無聊賴的對我說:「媽媽,沒有回家功課雖然很好,但是,我好像覺得有點怪怪的!」面對這個結果,我並不驚訝。因為以往在體制內,他的生活被課本、回家作業填滿,「被安排」慣了,現在要他「自主」學習,他當然彷彿是拔斷了絲線的傀儡,不知道該動哪一隻手腳才是。

不過,「放空」了一段時間後,情況就慢慢有了改變。有一天,兒子要求我把台北家中的蝴蝶網帶過來。又有一天,他要求我放學後載他去附近的溪邊,並且給他買一支魚網。於是,逐漸的,放學後他會要求跟同學一起去水生池撈魚;回家後,他也會突然丟給我一句:「媽,我要去走走!」然後自己一個人到隔壁菜園去探險。

我開始看到他突然把很久以前買的科學館益智遊戲挖出來,一連玩個好幾天;我也發現他放學回家後,會專心致意的上網花一個晚上做老師教他的動畫!甚至,某個晚上,我看到他自己打開「均一」教育網站,一頁頁的挑戰數學習題。

  • 放手是給家長功課

一個學期過去了。我發現,「沒有回家功課」,其實是給家長的「困難功課」。因為,當你的孩子再也沒有抄抄寫寫的作業可以填時間;當你的孩子沒有安親班、才藝班要趕去上;當你的孩子下課後,有大把大把的空白,你除了用電動和電視填滿他,你還可以給他什麼?陪伴他做什麼?

這對我們一家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大人開始練習觀察孩子的興趣與需求,隨時為他們備妥需要的工具,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媽媽也開始練習,要求孩子們參與家務,一起製備晚餐,不可再以「功課寫不完」做為「免責」理由。我們一家人更開始練習,把課後的時間留下來,傍晚一起在田埂間散散歩,或是吃飽飯後,繞著馬路走走、聊聊,藉此交流彼此的想
法、情緒。

說來有趣,兒女的學校現在再也沒有「聯絡簿」這種東西了。然而,我們反而有時間交換一些學校動態、生活感想;女兒有時候會秀秀她最新完成的漫畫或小說作品給我看,告訴我老師又借了她一本《狂野寫作》;而我們也有時間一起聽一場音樂會、泡個湯,或是看一場好電影。

昨天,兒子從學校回來後,很開心的對我說:「媽媽,今天的自主課程不無聊了!因為我做了一輛坦克!」這時,我才更深刻的體驗專家所說的話:「創意,需要留白。」

要孩子主動學習、發掘興趣,重點不在於我們教了他多少,而是我們有沒有給他更多的自由時間!

2023 年 5 月 8 日 0 comment
心情教養

奇怪的願望

by 詠豔 2022 年 11 月 27 日

作者:家長 詠豔(現為G5家長)

家長都會許一種很奇怪的願望

我希望小孩快樂自由的長大

我希望小孩有思辨的能力

我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

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往自己的興趣發展

我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

我希望孩子跟我一直像朋友一樣

但卻永遠把焦點放在:

🙄小孩學科這麼差怎麼辦?

🙄小孩不會加減乘除怎麼辦?

🙄小孩字寫的很醜怎麼辦?

🙄小孩每天髒兮兮的怎麼辦?

🙄小孩不吃蔬菜怎麼辦?

🙄小孩 這樣 那樣..

怎麼沒有一個問題是

關於孩子的內在需求的?!

怎麼沒有家長問:

❤️我想跟孩子再親近一點 我要怎麼做?

❤️我想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 心理發展是如何進行,我要如何照顧?

❤️我想知道如何建立孩子跟父母的連結?

❤️我想知道老師觀察到什麼,我可以在家庭裡再協助孩子的?

想去美國 卻買了往法國的機票

這樣是要繞幾圈才會的目的地?

別連自己想去哪裡都弄不清楚 好嗎??

這樣空姐很累 小孩更累 OK!

2022 年 11 月 27 日 0 comment

分類清單

  • Q&A
  • 分享會
  • 在地社區
  • 學生文章
  • 安儀專欄
  • 實驗教育
  • 心情
  • 情緒
  • 教養
  • 畢業生
  • 老樹
  • 行動學習
  • 親子
  • 親子約會
  • 關於人文

標籤清單

人文 出國 分享會 同理 嘗試 國中 團隊合作 報告 天賦 學享會 學科 實驗教育 彈性 思考 情緒 想要 探索 接住 支持 教育 散步地圖 焦慮 特質 畢業 積極 經驗 能力 自主學習 自由 與眾不同 興趣 英國行 行動學習 衝突 規劃 親子 親子約會 觀察 試讀 轉變 適應 開放 陪伴 需求 體驗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人文國中小家長部落格


Back To Top
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