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
Tag:

興趣

實驗教育關於人文

為什麼我選擇人文

by 人文學生 或 其他人文家長 2024 年 3 月 16 日

作者:盧永裕(現任G7家長)

實驗教育對於台灣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真的不知道以前讀三民主義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在不知道自己的興趣與志向時就開始攻讀微積分的目是什麼。而工作到現在我所知道的是,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做自己不喜歡或沒興趣的工作是無法獲得成就感與快樂的。

我不認為以現有的教育體制可以有效地來審視實驗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我也不認為以目前體制內的審查委員,記者,教授他們能夠準確的判斷實驗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我們必須承認,學校一開始是在訓練工廠作業員的,所以一切都會有標準答案。這個精神一直延續到我們台灣目前的教育,但就我所知這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 很多事是多元的,從某個面向去評判高低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不適合;就連我們認為最黑白分明的物理科學,都有可能在最根本的地方被推翻。量子力學主宰著我們生活,但我們卻無法解釋它。跟科學家相比我們所知甚少,我們卻要下一代接受我們的八股與安排,以愛之名行無知之害。

世界是萬千的,宇宙是無垠的,未來是未知的。我期待是我的小孩能信任我,能自我認同,能找到自己,能發現愛,才能跨越挫敗與困難獲得自我的實現,喜歡自己獲得喜樂。這是我選擇以阿德勒精神辦校的人文國中小的原因。

因為心理學上弗洛伊德是因果論,我更喜歡阿德勒當下決定一切的觀點。

現在決定未來,未來定義過去。而我們體制內教育是因果論,我不想讓我小孩繼續被這體制所制約,所以我選擇體制外的教育。

2024 年 3 月 16 日 0 comment
心情畢業生關於人文

「家族」、「選課」讓我感受到人文對我的重要,這是其他學校所無法提供的

by 畢業生及其家長 2023 年 12 月 21 日

文●照片提供/人文國中110學年度應屆畢業生  鄭予安

進到學校後第一個互動到的就是班上的人(在人文我們將班級稱呼為家族),讓我覺得大家都是我的家人。家族中的每個人都很要好。 家族成員很重要,因為很多活動都會跟家族的人待在一起,所以自己想待的家族當然要由自己來決定。

小學的時候,家族大多都是老師依照學生的特質分,但是老師會給我們彈性,所以想換家族也可以;不只家族,連班群也可以換,在人文只要跟老師討論過,沒有什麼是不能換的。

到國中部後,這幾年我們通常是先選成員再選(搶)老師😆,所以每次分家族的時候都很令人期待,選的過程也很好笑。分完家族後通常會先選一個臨時主席來帶大家討論一些事情。

曾經有一次分家族時我跟另一個女同學被選為臨時主席,結果我們當著當著就變家族長了。當家族長真的太辛苦了,要一直帶大家討論事情;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會踴躍發言,所以真的會出現心累的情況。不過越累也代表學了越多東西,抗壓力跟事情的處理能力都會變好,而且只要看到大家很用心的在為家族付出,不管是為了行動學習還是學享會,看到大家投入的模樣,就會覺得之前的辛苦都值得了。

家族的事情告一個段落後,第二個要選擇的事情就是「選課」。每次選的時候都很煎熬,因為每次都會遇到很多喜歡的課擠在同一節,而每次都會猶豫個五到十分鐘,選完禮拜一到禮拜三的課整個人的靈魂都飛了。當然,偶爾也會遇到一堆課卻沒有一堂想上的狀況,這時候我就會去找老師談,把那堂課改成PBL。在PBL那堂課的時間可以研究自己想研究的東西,像是寫小說或是練習舞蹈。當然也不是跟老師說一下就可以有PBL時間了,而是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規劃好,並與老師進行對話。我覺得把時間花在沒有興趣的事情上,對我來說真的很痛苦,而且就算逼自己去上那些比較沒興趣的課,我也不一定學的到東西,所以這個彈性的學習空間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在人文不管是做什麼事都很有彈性,每件事都可以自己選擇。老師會鼓勵大家去嘗試很多很多事情,但是不會強迫我們,也因為選擇權在自己手上,反而更會踴躍嘗試各種事情 — 像是參加活動、當幹部、當地導之類的事情,這種教育方式讓我從小就體驗了很多事情,這會幫助我以後去別的地方也敢嘗試各種事情,能在人文長大真的太好了。

2023 年 12 月 21 日 0 comment
心情教養

奇怪的願望

by 詠豔 2022 年 11 月 27 日

作者:家長 詠豔(現為G5家長)

家長都會許一種很奇怪的願望

我希望小孩快樂自由的長大

我希望小孩有思辨的能力

我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

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往自己的興趣發展

我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

我希望孩子跟我一直像朋友一樣

但卻永遠把焦點放在:

🙄小孩學科這麼差怎麼辦?

🙄小孩不會加減乘除怎麼辦?

🙄小孩字寫的很醜怎麼辦?

🙄小孩每天髒兮兮的怎麼辦?

🙄小孩不吃蔬菜怎麼辦?

🙄小孩 這樣 那樣..

怎麼沒有一個問題是

關於孩子的內在需求的?!

怎麼沒有家長問:

❤️我想跟孩子再親近一點 我要怎麼做?

❤️我想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 心理發展是如何進行,我要如何照顧?

❤️我想知道如何建立孩子跟父母的連結?

❤️我想知道老師觀察到什麼,我可以在家庭裡再協助孩子的?

想去美國 卻買了往法國的機票

這樣是要繞幾圈才會的目的地?

別連自己想去哪裡都弄不清楚 好嗎??

這樣空姐很累 小孩更累 OK!

2022 年 11 月 27 日 0 comment

分類清單

  • Q&A
  • 分享會
  • 在地社區
  • 學生文章
  • 安儀專欄
  • 實驗教育
  • 心情
  • 情緒
  • 教養
  • 畢業生
  • 老樹
  • 行動學習
  • 親子
  • 親子約會
  • 關於人文

標籤清單

人文 出國 分享會 同理 嘗試 國中 團隊合作 報告 天賦 學享會 學科 實驗教育 彈性 思考 情緒 想要 探索 接住 支持 教育 散步地圖 焦慮 特質 畢業 積極 經驗 能力 自主學習 自由 與眾不同 興趣 英國行 行動學習 衝突 規劃 親子 親子約會 觀察 試讀 轉變 適應 開放 陪伴 需求 體驗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人文國中小家長部落格


Back To Top
人文國中小 家長部落格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Q&A
  • 聯絡我們